吃苦了苦,享福消福 發布:居士
每一個人的福報,都是自己前世修來的,前世修得越多,這世福報就越大,反之亦然。這就
好比銀行存款,你往銀行送得越多,那麼你在銀行帳戶上的存款數額就越大。
為什麼世上有些人家財萬貫,富比王侯,這不是偶然的,是他前世舍已布施的結果。前世所
修的福德對這世來說,是有一定的,這世所受用的一切,都是在消受前世所修的福報,那怕
一滴水、一粒米、一根煙、一張紙、一塊布。因此享用得越多,福報也就折消得越多。這好
比銀行存款,越取越少,直至為零;好比油燈燃油,越燃越竭,終至息滅
弘一大師說:“末法時代,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,若不愛惜,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,就要受莫
大的痛苦。”所謂“樂極生悲”。
人的壽命長短也是根據福報來決定的,福盡則壽終。因此,古聖先賢在修福的同時,無不注
重惜福。如南北朝時,梁代有一位高僧旻法師,對修繕寺宇、造設經像、放生布施等功德福
事,都盡力而為,從不廢倦。但他從沒有設過大齋會,何以故?考慮米菜鹽醋不易籌措,而
且柴火湯炭,踐踏燒洗,傷害無數微蟲,於心實在不忍,所以他不設大齋會。印光大師一
生,於惜福事最為註意,其衣食住等,極為簡單粗劣,每每力斥精美。
民國十三年,弘一大師至普陀山居七日,每日自晨夕,都在印公房內觀察印公一切行為。發
現印公每日早晨僅食粥一碗,無菜。印公自云:“初至普陀時,晨食有鹹菜,因北方人吃不
慣,故改為僅食白粥,已三十餘年矣。”食後,印公以舌舐碗,至極淨為止。再以開水注入碗
中,滌蕩其餘汁嗽口,隨即嚥下。到了午食時,飯一碗,大眾菜一碗。食盡,採取同樣的方
法,從不輕棄一餘之飯菜。公自行如是,而勸人也極嚴厲,見有客人食後,碗內剩飯粒者必
然大聲呵曰:“汝有多麼大的福氣,竟如此糟蹋!”如見客人將冷茶潑棄痰桶中者,公同樣呵
而誡之。有一次菜頭炒菜時,在菜裡加一點醬油,覺得味道要好些,就在菜裡放起醬油來,
被印公發現後,也被呵斥一頓。飲食如此,其他惜福之事也同樣如此。雲公一生之中,無論
冬夏,只有一衲、一褲、一履、一蓑衣、一蒲團、一繩床,無有其他物。
雲公從不浪費一物,有一次,他的侍者送來幾個饅頭,雲公正在用工,侍者便將饅頭放起來
了。過了幾天,侍者想起這回事,便拿起饅頭準備自已吃,但饅頭已經變質,雲公當即接過
來說:“我吃就可以,你吃就要壞事。“雲公一雙鞋穿了幾十年;一件衣不知穿了多少年,補
了又補,已經面目全非了,仍在穿。弘一大師一床棉被面子,還是出家以前所用的,件隨他
一生;一雙黃鞋子穿了16年仍在穿;一把洋傘用了四十多年,他老說:”這些東西,即使可
盡我形壽受用著哩!”古往今來,高僧大德們都是這樣非常惜福的。
而我們現在呢?實在是享福享得大過頭了。你們看一看,有幾個人穿有補丁的衣服、鞋子,
大底是一年一換新,一年數換新,一日換幾新。更有甚者,一餐吃去幾千元,一晚拋去千萬
金。所以現在人的災難多、壽命短。為此,奉勸各位以此為鑑,向古德先賢學習,珍惜自已
的福報吧。所以我們在惜福的同時,要修福。因為過去世所修下的福報,即使你再珍惜它,
但不可能不消受它,最終還歸為無。就像銀行存款一樣,你只取不存,終歸為零。修福如燈
添油,越添越亮。佛之所以稱兩足尊,就是因為他福慧雙修,福慧具足。要度眾必須要有福
報,古偈云:“修慧不修福,羅漢應供薄;修福不修慧,象身掛瓔珞。”
希望大家在辦了生死大事的同時,廣作福事,並將自已所修來的福報佈施給別人,迴向給眾
生。這樣,你的福報更是大得不可思議,所謂“窮人因施而得富,富人因施而得貴。”儘管如
此,而你把福報看作是夢幻,自已所修的一切都是為了利樂有情,而與無心相應歸於真空。
所謂“修慧修福利已利人。才不會落入墮落的輪迴圈裡,因為“福越大,孽則越深;孽越深,
果報越慘。”這就是“福報為禍所依”的道理。
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,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、享樂而展開的。要知道:吃苦就是了苦,享
福就是消福。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,如果只取不存,就會有透支的時候。如果不培
福報,只知道享樂,當福報享盡,災難必然會接踵而來,命終還會墮入惡道。
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叫崇禎皇帝,他前世是個小沙彌,在廟裡蓋房子時不慎摔死。師傅明白他
的前後因果,想幫他了苦,就叫弟子用馬把他的屍體拖散。但師兄弟不忍心,悄悄地把他埋
了。結果他後世作皇帝時,天下大亂,沒過一天好日子,最後只得上吊而死。
前些年某地來了一個術士,有人請他測一個人,他問這個人有沒有當官?人家問當官怎麼
講?沒當官怎麼講?他說:如果沒當官,則他還活著,如果當了官,則他已經死了。果然,
此人是一個小電站的站長,剛剛死。因為他的福報小,當一個小官就把福報折損完了。有人
千方百計地想出名,其實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,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。功德和
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,不但容易招惹災禍,而且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,還要到惡道
中去消業。
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億觀音心咒,她到處跟人講,後來請一位仁波切給她作迴向。仁波
切說:你的功德已經沒有了。為什麼?因為這麼多人的稱讚,再加上自詡功德,功德里夾著
傲慢,已經消耗掉了。
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,然後貪污受賄,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。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
報,如果享用太過,都容易招災,何況是不義之財?而且貪污千萬人的財產比貪污一個人的
財產,罪報要大千萬倍。他失去的福報、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!簡
直不可想像!所以,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幹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。
俗話說“吃虧是福”。吃了虧之後,比如說被人冤枉,被人誹謗,要是心裡很坦然,不起怨
恨,則是消了業,就是福報。要是怨恨不平,則又造了業。
我們的民族有惜福、積福的傳統,比如吃飯要吃乾淨,不要浪費,不然會折損福報;要愛惜
字紙,不要用有字的紙墊坐,特別是上廁所不要使用有字的紙;上物不要下用,下物不要上
用。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,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,帽子不要用來墊坐;要孝
順父母,恭敬長輩;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、乾淨的地方。而相反,如果長輩溺愛孩子,會
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。
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,大辦酒席,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。很可能老人
可以活十年,給人這一拜,只能活五年。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,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
和指使的人之外,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。如果親人死的時候這樣做,則是直接把亡人往惡
道火坑里推。許多大德開示:不要把先人的骨灰或照片供在家中,天天對它上香。很多人以
為這樣先人會保佑自己,殊不知先人自己都不知道落到了哪一道中,可能他自己都顧不上自
己。這樣做對先人不但沒有好處,反而可能給他們帶來傷害。我們可以把先人的較小的照片
放在佛像的下方,為先人祈願,願他們脫離輪迴。這樣,我們其實是為先人而供佛,而不是
對先人上供。
《百業經》裡有個例子:佛在世時,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。有一次,國王打獵經
過,帶著隨從來見他,他沒有起身,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。國王打獵返回時,發了惡願:“我
再去,如果他還是那樣,我就砍掉他的頭。”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,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
接國王。這時,大地一瞬間裂開,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。國王非常害怕,馬上向尊者頂禮
並求懺悔。當時地縫閉合,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。尊者說,您的生命沒有危害,但因為我走
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,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,但因為您懺悔的緣故,王位會失而復得。
後來都應驗了。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,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,要是沒有福德的人,恐怕連
命都保不住。
所以我們做人要小心謹慎、謙虛禮讓、多行力所能及的善事,少為惡;為自己和家人多積累
些福報資糧,以酬來路!成就解脫生死大業!
現代因果專刊
靜思語
今天: | ![]() ![]() ![]() |
昨天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本週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本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總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平均: | ![]() 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