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住卑下觀,莫發憍慢心。
這就是下心下意,經中說「下心含笑」,把自己的心放得很低,不是放得很高。
但是這個我們不容易做到,尤其作為出家師父,尤其是大德長老,在臺上說法的,受大眾恭敬頂禮膜拜的,難免會好為人師,把自己擺在高高的位置,心不往下放,這往往會起麻煩。如果我們的心放得很卑下,就感到很安穩,很自在,很清涼,很灑脫。
如果把心放在高位,往往會引發無明煩惱。
古代講究門第,等級森嚴,僕人在主人家裡幹活兒,因為他把自己的心放得很低下,「我就是做僕人的,就是聽主人差遣的,我拿一點生活費」,所以不管主人怎麼呵斥他,他都可以接受,都會很恭順地垂手聽命。
如果反過來,有一天突然倒過來了,在下位的僕人對著主人吼叫起來,你想主人是什麼心態?一定是暴跳如雷,「啊?不得了,翻天了,你敢對我這樣?」這都是因為他的位置放在那裡,他把自己放在高位,就覺得別人冒犯了他。
所以,如果能把心放下來,把自己放在最低位,受到別人呵斥,就說「我是做僕人的,他是主人,他呵斥我是應該的」,心裡就感覺無有障礙。
像我們,如果把自己擺在師父這個位置上,徒弟說了什麼話,心裡就很難過;如果不把自己放在這個位置上,說「我是給他做徒弟的,他這樣對待我都是應該的」。
且不說把心放得很卑下,能放平就不錯了。在家庭關係當中,父親跟兒子,父親一直是在上面威風凜凜的,突然有一天,「這小子怎麼對我這麼說話?」他就不能接受了。如果能平等尊重,甚至能下心下意,心就很調柔。這一點是不容易的,因為我們都很驕慢,都很自我。
希望我們所有人,從我開始,每個人都能住卑下觀,知道自己是下下品的眾生,毫無資格教訓他人,毫無資格發脾氣。發脾氣一般都是要有資本的,如果沒有資本,亂發脾氣,那就是愚蠢。我們既然不想做愚蠢的人,就要少發脾氣。想沒有脾氣,就要把自己放在最底下,做僕人,就是下品下生。
一些老太太沒有文化,也沒有高遠的想法,她們就把自己的身份放得非常低,對誰都很和善,無形當中就賺到了。
做官的都有官威,做員警的看別人都像犯人,這都是職業病。在講臺上,在師父的位子上待久了,難免也有師威,其實如果別人不買你的賬,你一分錢都不值,到後來自討沒趣,還不如自己心裡放明白點。
善導大師之教,有別於諸師。大師交給我們一帖猛藥,稱作機深信:「決定深信: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,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,無有出離之緣」。
機深信,是透過對自我根機的深切反省、認識,深信自己是一個無力對抗業力、被困於輪迴中的業障眾生。看清自己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是如此,此心就會謙卑下來,沒有什麼可以高慢的。
稻穗成熟,都是低垂下來。人成熟了,都會懂得謙卑。
謙卑的人,認清自己無力解決生死,唯能靠倒彌陀,一心專念「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......」。謙卑的人,面對世間人事,也是謙卑。
此心謙卑,常住機深信,由此法深信。望向彌陀,專稱彌陀,靠定彌陀。
行住坐臥常念佛
今天: | ![]() ![]() ![]() |
昨天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本週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本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總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平均: | ![]() ![]() ![]() |